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5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52篇
财政金融   87篇
工业经济   106篇
计划管理   448篇
经济学   957篇
综合类   211篇
运输经济   28篇
旅游经济   101篇
贸易经济   208篇
农业经济   832篇
经济概况   33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选择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熵值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单一的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现阶段,"金融发展-环境规制"相结合的模式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发展成效;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合理进行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适宜环境规制政策,结合考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92.
研究目的:探讨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思路与方法,并以南昌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提出基于线性规划及OD成本矩阵方法的两次平衡计算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土方空间配置思路。首先,确定剥离、覆土优先度并结合供求关系划定供需圈,在供需圈内部进行第一次调配平衡;其次,对于内部不能平衡的供需圈,进行第二次跨圈调配平衡,达到缩短运输距离,控制成本目的。研究结果:(1)南昌市耕作层剥离量能够满足覆土数量与质量的需求;(2)空间配置结果共划定18个供需圈,供需圈内土方调配加权平均运输距离为6 682 m,小于期望值10 km,满足项目实施要求;(3)共有15个供需圈存在土方量不平衡问题,跨圈调配的距离平均为72 071 m,满足短距离运输的要求。研究结论:以耕作层土壤剥离、覆土优先度及供求关系为基础划定供需圈,基于线性规划及OD成本矩阵的两次平衡计算的空间配置思路与方法,可以优化运输距离,减少运输成本,提高项目实施效益。本文提出的空间配置思路可以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3.
[目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确立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旅游吸引模式,成为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文章利用ArcGIS102,运用最邻近距离法、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标记在地图上的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示范区空间分布不均衡,呈典型的聚集型分布,从区域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示范区数量多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相对较少,与传统认知上的示范区分布格局存在一定错位; (2)示范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江浙皖、湘赣交界、晋豫交界、陕渝交界等地区示范区聚集最多,形成显著的高密度区; (3)示范区规模度差距较大,上海、北京、江苏、天津等省市规模度较大,其他省市规模度较小; (4)示范区空间分布受到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路”的分布格局。[结论]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不均衡,各省市既要挖掘自身核心竞争力,也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突出示范区模范带头作用,达到辐射周边市县的效果,实现全域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4.
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考察并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试图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为今后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西北地区其他省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甘肃省在建的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规律,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最邻近指数R=0.71,表现为凝聚型分布,地理集中指数Z=26.73,均匀度C=0.016,表现为非均衡集中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核密度分析的集聚程度,将示范村空间分布划分为三大片区,共形成5个中心区, 1个次中心区。[结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呈凝聚型分布,区域分布呈现出非均衡集中型状态,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乡村旅游示范村密度在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多中心发展格局。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格局受地形地貌与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政策、人口与经济、客源市场与交通、文化等人文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53个县区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对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县区和地市的土地经济密度及其发展速度在空间上均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但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逐渐缩小;(2)Moran′s I指数由0.013 9上升至0.065 3,表明在空间上存在空间集聚状态,且随时间不断优化,区域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3)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热点显著区集中于北京、天津等经济优势区,并向四周梯度扩散;(4)人均GDP、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经济类因子对土地经济密度的解释力较大,且任意两因子交互后作用力优于单项因子作用力。[结论]可为京津冀城市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差别化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Raising the bar (5). 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 This editorial summarizes and comments on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this issue 12(1) so as to raise the bar in applied spatial economic research and highlight new trends. The first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n the decision to migrate and finds that it is approximately twice as large if both variables are modelled simultaneously. The second paper is one of the first papers to introduce a spatial component to model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and to develop an exciting overlap with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 third paper provides a tool, applied to Beijing, with which urban economic planners can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variation and selection mechanisms in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identify possible paths of growth. The fourth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retail geography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consumption possibilities as an urban amenity. The fifth paper develops a Bayesian estimator of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spatial lags among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the disturbances. Finally, the sixth paper develops a semi-parametric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estimator for a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 with space-varying coefficients of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a spatial autoregressive coefficient common to all units.  相似文献   
97.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占用耕地及其来源结构空间差异的多尺度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尼系数、尺度方差等方法,从市级、县级、乡镇三个尺度测度分析武汉城市圈1990—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来源结构差异及其尺度作用特征。研究结果:(1)建设占用耕地在三个尺度上均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乡镇尺度空间差异最大,县级次之,市级尺度最小;尺度越低,对空间差异的贡献程度越高。(2)将建设占用耕地分为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研究表明,三种来源结构的空间差异与整体差异基本相似,尺度水平越低,空间差异越大。(3)与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相比,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和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空间差异较为显著,对整体差异的贡献在三个尺度上均占主导。研究结论:多尺度研究能较好地分析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区须加强乡镇尺度尤其是城镇和工业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管制,探索实施空间差别化管理,从而促进科学合理可持续地保护利用耕地。  相似文献   
98.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汪琦  宋敏  张凤泽 《水利经济》2017,35(6):19-23
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31省市的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分析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度波动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规模效率普遍呈递减趋势,规模不经济是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阻力;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高和低的地区都出现相对聚集的现象,而各省市具体地区的空间聚集特征强度差异较大。提出我国应注重农田水利规模效率的提升,扩大中西部地区农田水利投资规模以减少区域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This editorial summarizes and comments on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issue 11(4) so as to raise the bar in applied spatial economic research and highlight new trends. The first paper deals with common factors and spatial dependence in the error term specification of a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he second paper sets forth a New Economic Geography (NEG) model with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at vary in their complexity, so as to analyse the impact on specialization pattern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The third paper measures the efficiency of local public investments using a relatively unknown econometric technique in which the time span over which the variables 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are measured is increased by one time period every run. The fourth paper adopts a conditional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people employed in informal jobs on the wage distribution in Colombia and five of its regions. Finally, the last paper proposes and tests two new Bayesian variable selection approaches for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